球墨鑄鐵用作管道開始時,鐵管道和配件大多數由主要工業國家生產,它們的制造、設計和使用既符合國家標準,也符合國際標準和實施規程(I502531)。就運送水和其它液體來說,早就證明球鐵管道要優于灰鑄鐵管道。這種轉變的主要原因在于鐵素體球墨鑄鐵的強度和韌性的配合,使得由這種材料所制成的管道能經受高的運行壓力,在鋪設時能草率裝卸。席氣輸送管道必須能經受多使用條的要求,即經受在管道附近的挖掘和市政工程施工以及交通運輸等,這里球鐵管道的高強度、高切性和簡單的安裝及連接工藝已經證明選用這種材料是果斷的。
綠色低碳發展意識不強。部分鋼鐵企業對低碳環保問題重視不足、意識薄弱,只注重規模擴張,關注經濟效益,追求低成本,忽視節能減排。企業間節能減排水平高低不平衡,區域中總量與環境容量、承載力不平衡,新舊技術應用、轉變不平衡,企業間能源環境管理水平不平衡,特別是企業在節能減排技術應用普及上、清潔生產理念上、低碳綠色發展方式建立等方面發展不充分不到位,有些矛盾和問題越來越突出。
過分依賴傳統化石能源,能源結構高碳化特征明顯。我國鋼鐵工業一次能源以煤炭為主,在能源消費總量中占70%左右,其中以礦石為主要原料的高爐轉爐長流程消耗的煤炭更是占到其一次能源的95%以上。而我國以廢鋼為主原料的顯著節省能耗的電爐煉鋼比率非常低,我國2019年電爐鋼比例僅為11%左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個百分點。由此造成我國鋼鐵行業主要以消耗煤炭為主的高爐轉爐生產方式高碳特征明顯。
技術創新力不足,推動鋼鐵企業綠色低碳升級的多項關鍵技術尚不成熟。國際先進鋼鐵國家紛紛投入巨額經費進行節能減排的研發工作,而我國鋼鐵企業在節能減排技術研發的投入明顯不足,導致我國在低碳冶金技術方面明顯落后于先進國家。特別是在氫能冶金、生物質冶金、熔融還原、碳捕獲與存儲(CCS)技術、各工序余熱梯級回收利用等方面,都缺乏成熟有效的技術。由于技術落后,使得我國鋼鐵行業碳排放量占全國排放總量明顯高于全球平均水平。